原标题:⊙【永业行观察】浅谈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会计核算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在推行国资国企改革和顺应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并执行将变得愈来愈重要。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 “两山理论”的重要实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过认识、开发、投资、运营生态资源,最终在生态市场中实现生态产品或服务价值增值与保值的过程。通过“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的不断转化,既能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又能体现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推动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会计核算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目前,已有部分地区开展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相关实践,如福建南平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浙江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改革等。各地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涉及会计核算问题愈加显现,普遍遇到了如生态类产权无法确认、难以计量及核算等问题。随着国企深化改革及绿色经济发展趋势,将有更多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因此,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会计核算相关问题的讨论、研究、优化是推动平台公司有效参与生态价值实现过程的必经之路。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要依托会计核算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可以用货币计量的形态。生态资源具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及社会价值等多价值特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管理、运营生态资源过程中,除了经济价值的直接体现外,还需要对其生态价值进行有效地反映。而体现生态资源价值,首先是能够将生态资源进行资产化,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可以用货币计量的形态,即对生态资源进行定价,在会计意义上,即开展生态产品会计确认、计量及核算。
生态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平台公司内部经营管理者、政府、投资者及其他相关利益者投资决策的需要。对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来说,无论从对外提供信息的角度,还是从加强内部管理的角度,会计系统中都应当具有反映与控制企业环境影响的功能,即进行生态产品会计核算,全面反映企业运营生态资源、资产等业务所产生的生态会计信息,形成生态会计报告,向政府、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内部管理层以及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会计核算是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社会组织中的基本公司单元,通过生态会计能够反映公司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取得情况,以及经济、生态与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从而带动社会实现微观、中观与宏观层面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资产的价值评估大多是根据市场价格确定资产价值。而生态资源是通过时间的推移及各物种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在市场上没有相应的可比价格或市场中没有相似物品的存在,因此,对于生态资源的价值评估存在很大的困难。一方面,在资金分配上,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对产品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等不同属性难以做到合理划分及专款专用,不能合理、规范地对公司生态绩效与经济绩效进行评价,从而弱化了生态效益供给。另一方面,国内尚未出台专门的会计处理规范,导致对生态类产品价值的确认、计量缺乏规范的指导,这部分会计信息的缺失不仅低估了平台拥有或控制的资产,还将导致利益相关方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平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影响相关决策。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涵盖的细分领域比较丰富,现阶段,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行的会计处理涉及较多的有林权、碳权等会计处理。
目前,对于消耗性林木资产,林业企业普遍采用历史成本属性计量,将林木资源确认为存货,并纳入“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核算。以永安林业为例,根据永安林业2017年年报显示,消耗性生物资产为61140万元,当年实际收到政府森林生态补偿107.9万元。其对消耗性林木资产初始确认及生态价值会计处理如下:
(1)虽然历史成本便于获取且相对可靠,但林木资源在达到郁闭后存在自然增值,且增值额可根据现有估值技术获取,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无法反映林木资产达到郁闭后的线)将林木资源确认为存货,考虑消耗性林木资产存在价值补偿滞后等特性,其既不符合流动资产的定义,也不符合固定资产的基本用途,不可将其简单划分为流动资产或固定资产。
.碳权会计处理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3亿吨,累计成交额84.3亿元(截至2022年6月14日)。
由于我国并未正式确立碳排放权会计的相关准则或出台对于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统一规定,导致企业的碳信息可比性较低,披露的碳排放权交易信息差异较大。同时,企业对于碳排放权交易事项的信息披露程度也不尽相同,大多都是停留在表面的文字性描述,准确、定量的碳排放权信息数据尤为欠缺。
例如,某电力公司2013年被纳入到当地市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该市发展和改革委在2013年度无偿发放239万吨的碳排放权配额给该电力公司,约定碳排放权配额的交付日期为次年的6月30日。根据该电力公司对碳排放权近年披露的财报信息来看,该公司对于碳排放权信息的披露十分简单,从中能得到的有关会计处理的信息十分有限:
(1)对于在2013年获得政府无偿发放配额的这一事项没有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
.小结以上案例多为国有/民营企业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会计处理问题,平台公司在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有较大的共通性,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部分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也尝试开展碳资产的经营业务,但鉴于外部规范制定不尽完善、同类企业在会计处理方面的经验较为欠缺,未来平台公司在生态资产的会计处理上也将可能面临同样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生态产品价值难以评估、生态会计信息不能够有效地进行披露。
因此,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所属地方政府,特别是生态资源丰富,亟待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成区域价值整体跃升的地方,应积极出台相关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及会计处理相关规范或指导文件,有效帮助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以及所属区域内企业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会计核算。例如,2019年8月1日浙江丽水市出台了《丽水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办法(试行)》,该办法明确了生态产品的基本概念、价值核算原则、核算技术路线及指标体系与核算方法等内容,这对企业针对不可忽视的生态资源外部社会价值进行会计核算提供了参考,对于企业实行生态会计与财务会计并行的双轨制模式也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引导。
(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应积极践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与优化相关会计核算问题
作为政府决策的执行者、城市建设的推动者,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应当积极践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动自身转型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成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先行驱动者,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系列会计核算问题,作为现阶段生态资源、资产项目的主要实施部门,平台公司相较一般企业,有较为便捷的路径将相关问题、需求反馈至国资、财政等主管部门,可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针对特定业务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会计核算草案,同相关主管部门商议、探讨并加以实践,根据实际反馈进行逐步完善,以此推动政府不断优化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政策规范和会计核算方法,以此促进生态类产品生态效益定价和生态类产品流通,从而进一步助推生态价值循环进程。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可借助第三方专业咨询公司力量,分析自身业务特性,借鉴先进经验,探索适合自身业务发展及经营管理需要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会计核算模式及方法,并结合实际反馈进行总结、完善和创新,从而有效实现“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的价值转化,同步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会计确认、计量及核算,将生态类产品纳入公司会计核算体系,并不断完善生态会计子系统和财务会计子系统的科目体系、核算基础与计量记录。全面真实地反映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为政府、投资者、债权人、内部管理者和相关利益者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以便于投资及经营决策。
3.魏依然.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探析.中国电力企业,2021(04);
4.郑圣赞.论碳排放交易会计处理问题《经济师》.财会经济(2021年第6期)。
上一篇:打造平台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投资上海有“超级地图”
下一篇:再融资迎来“春天”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在中国